晶亮大医谭少健:根植八桂大地 用爱传递光明
“这是一项光明的事业”!——专访广西医大晶亮眼科医院院长谭少健教授
耕耘光明事业 坚守初心不改
2024年,是广西医大晶亮眼科医院执业的第7个年头,回想过去几十年的眼科临床生涯,谭少健用缓慢而沉着的语调说出一句话:
“这是一项光明的事业”!
作为广西医大晶亮眼科医院院长,曾经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主任医师、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……等等职务和荣誉记载着他的过往,更昭示着大医精诚、坚守初心的医者典范。
小时候,谭少健奶奶罹患白内障,两个眼睛都失明,当时在农村没有条件手术,失去了心灵的窗户,奶奶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。于是在学医的时候,谭少健希望能够拯救更多失去光明的人,从业后毅然选择眼科,坚守临床一线近40年,为无数患者带来光明。
带来光明的手术 联结着希望和未来
屈光手术技术在持续进步,经历过四代屈光手术革命性变化的谭少健,谈起手术一发不可收拾。技术的革新增加了光明的希望,更是为许多前行的人,联结起未来与梦想。
早年间,ICL晶体植入术还未能在广西开展,一些受限于眼部条件的人群,在近视的干扰中,失去了部分职业的选择权。有个男孩,从小憧憬着警察的梦想,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穿上警服,成为一名光荣的警务人员,但是看到报考警察的要求后,上千度的高度近视和不适合的角膜条件让他的梦想变的十分遥远。
转机的到来非常及时,谭少健为他做了全广西第一例ICL晶体植入术,手术很成功,男孩也很努力,来年顺利考入光荣的警察队伍,带着感谢与激动,他寄回了一张身着警服的照片。
照片中的他英姿勃发,阳光洒在脸上,看起来未来一片光明。
眼科是寻找光明的科室,近视手术联结着光明的未来。患者记得,是很令医生开心的事情;患者认可,是对医生最大的鼓励;守护患者光明,是谭少健毕生的使命。
病人看得更清楚 医生看的更长远
眼睛是心灵的窗户,看得清楚,才能更好的享受未来。而白内障,一种眼球中晶状体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混浊导致视觉障碍的疾病。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致盲性眼病,其老年性白内障尤为常见,老化、遗传、紫外线等都是广西区域常见的影响因素。
来自河池的张大叔白内障加上高度近视,视力仅存0.1,整日生活在一片灰暗的模糊世界中,辗转求医,各个医生都告诉他手术风险大,无法为他手术;
“这样的日子,我过够了”
考虑到患者追求光明的迫切,谭少健多次斟酌评估,决定为大叔实施白内障手术,为患者光明赌上一个医生的信念,就像救赎当年的奶奶。
说起白内障,谭少健少有的叹了一口气,老年人需要体面的生活,看不清,看不见,严重影响着老人的晚年。作为自己的初心,白内障复明一直是谭少健心头大事,他精研每一项新技术,努力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看的清楚。
河池的张大叔术后视力回到1.0,从0.1到1.0的世界差别太大,查房时大叔光着膀子就拥抱谭少健,重拾光明的感受如何?因为曾经黑暗,所以无比珍惜。
谭少健清楚白内障患者正经历的黑暗,在埋头手术的同时,大力推进广西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推进,连续举办了16届“晶亮•广西超乳之星培训”。谈起这些,他表示一个人能做的手术是有限的,广西那么多眼疾患者,只有不断地将自己毕生所有的知识技能传播出去,才能影响更多的人。
根植八桂大地 举毕生之力为广西留下光明种子
眼科的特点就是精细,以毫厘为计算单位的显微镜、放大镜,有些术式切口仅仅2mm不到。这样精细的手术操作,无疑使得眼科医生的培养变得更加困难。在美国及德国,每100万人口中有81名眼科医生;在中国,每100万人口中,仅有21名眼科医生,在偏远山区这个比例更是不断拉大。
▲ 第16期晶亮·广西超乳之星培训合影
谭少健表示,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现在关键不是我能做多少,而是能培养出一大批年轻医生,这些医生能够熟练的开展一些先进的手术,那么对我们广西,是一件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事情”
问到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一线临床岗位,谭少健毫不犹豫的说起广西的眼科现状,眼科医生少、基层眼科技术力量薄弱,为了能够为更多患者争取光明,谭少健从医近40年,从未想过要休息,每做一台手术,就多一人触摸到光明。作为一个地道的广西人,无论是去到德国学习先进的眼科技术、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荣誉,他反复强调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,要在有生之年,尽自己的力量去培养广西的眼科医生!
见证眼科技术不断发展,始终根植八桂大地,谭少健用一个医生的执着,努力守护着广大群众光明的未来。